学术活动

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召开精神疾病内表型战略研讨会

发布时间:2010-10-20 作者:陈楚侨课题组

  10月11日至13日,由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和神经心理学与应用认知神经科学实验室共同主办的“精神疾病内表型战略研讨会暨中科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高峰论坛”在京召开。会议由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陈楚侨研究员主持。耶鲁大学医学院David Glahn教授、英属哥伦比亚大学Bill Honer教授、香港大学Pak Sham教授、哈佛大学医学院Bill Stone教授、伦敦精神病学研究所Paola Dazzan博士、香港大学Grainne McAlonan博士、波士顿的Xaolu Hsi博士、香港的Eric Cheung博士以及部分国内学者和临床工作者应邀参会。此次研讨会得到国家973计划项目(2007CB512302)的支持。

  研讨会的主要目的是试图为精神疾病在下一个十年的研究和临床工作勾勒出方向,特别是内表型这一概念,它将会使我们更好地理解精神疾病。内表型概念最先由Irving Gottesman提出,他是公认的精神疾病内表型研究的先驱。内表型是和遗传相关的生物学标记,也和精神疾病的临床症状存在关联。它起到的重要作用是把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双相障碍的微观水平(如分子遗传学)和宏观水平(如临床症状)联系起来。确认内表型对确认精神疾病的易感性基因来说非常关键。因此,内表型对理解精神疾病的机制很有用,可以用于帮助临床的诊断和早期筛查等。

  研讨会开幕式上,心理所所长傅小兰研究员首先致欢迎辞。随后是Irving Gottesman教授的报告录像。尽管Gottesman教授因健康原因未能参会,他仍很希望和与会代表分享他在这方面的专长。随后,受邀的演讲者就他们在精神疾病内表型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做了精彩报告,并分享了他们关于在中国大陆开展精神疾病内表型研究的一些看法。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于欣教授,北京回龙观医院谭淑平博士,心理所张昆林博士(代表王晶研究员)和陈楚侨研究员也向大会报告了中国大陆相关的基础及临床研究情况。

  研讨会后,与会者参观了北京的精神疾病专科医院,和临床合作者进行了讨论。他们对中国大陆精神疾病特别是精神分裂症研究的快速发展留下了深刻印象,并且讨论了和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之间可能开展的合作研究,以及与本地的临床机构建立紧密联系的需要。最后,与会者对建立精神疾病内表型数据库和联盟的想法达成了共识,并一致认为此次会议是参会人员进行合作的开端,今后将会有更加频繁和紧密的合作。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所长傅小兰研究员致欢迎辞


 参会演讲者合影(从左到右):谭淑平博士,Eric Cheung博士,于欣教授,
  Bill Stone教授,David Glahn教授,傅小兰研究员,陈楚侨研究员,Pak Sham教授,
 Paola Dazzan博士,Grainne McAlonan博士,Xiaolu Hsi博士,Bill Honer教授。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