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活动

心理所成功举办第七届中国传统文化与后现代心理学高峰论坛

发布时间:2023-03-29 作者:青少年人格与健康促进中心 史占彪 孙秀丽

  324-26日,“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第七届中国传统文化与后现代心理学高峰论坛通过线下论坛与网络云论坛同步的形式成功举办。论坛由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主办,三智书院承办,北京启明星辰慈善公益基金会协办,中国文化书院作为学术支持,晨星项目特别资助。论坛由心理所教授史占彪主持,200余位来自国内高校、科研院所和相关单位的领导、专家线下参加本次论坛。 

  325日的论坛开幕式上,中共中央统战部原副部长陈喜庆现场致辞,心理所党委书记孙向红研究员书面致辞由主持人代为宣读,心理所所长傅小兰研究员出席会议并致辞。陈喜庆从社会现实情况的角度说明了重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提出了发展和完善心理科学既要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又要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是深化心理学研究与应用的必由之路。孙向红在致辞中提出了三点建议:第一,对中国传统文化要坚持文化自信;第二,对心理学理论研究要坚持创新发展;第三,在促进社会心理服务方面,要坚持联系实际。傅小兰在致辞中讲到,后现代心理学通过对现代心理科学的反思,促使心理科学回归人性化、人情味、人格力量和人文关怀,是对心理科学的有力补充和升华,也是一种宝贵的发展趋势,尤其是在当前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中,必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希望后现代心理学通过本次论坛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元素,产生更多的可以落地的成果,促进后现代心理学更好地应用于现实生活。 

  南京图书馆名誉馆长、南京大学教授徐小跃作“中华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的主旨演讲;北京大学佛学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李四龙教授作“何谓‘心神’——中国人文传统的生命属性”的主题报告;中国陶斯机构创始人、南京师范大学杨莉萍教授做了“基于关系性思维筑建中国心理学”的主题报告;华东交通大学特聘教授、中国传媒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师曾海波做了“对话与静观——东西方的交汇”的主题报告;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郭齐家教授做了“文化自信自强与中国传统教育”的主题报告。 

  随后,史占彪主持专题对话,围绕“新时代青少年成长与教育的挑战”主题,刘正奎、董海涛、沈宣元、张亚红、孙秀丽等人展开专题对话,从实际出发,结合社会热点问题,全面探讨传统文化与后现代心理学的融合发展。 

  326日,“心理学学习方法”和“阳明心学与后现代心理学”两场专题论坛并行开展。“心理学学习方法”专题论坛由李春主持,赵然、李明、楼巍、张向阳四位教授分别做了专题报告,分享焦点解决、叙事疗法、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自然心理疗法等心理学流派的学习方法,帮助人们更好地学习心理学;“阳明心学与后现代心理学”专题论坛由曙中主持,周月亮、骆宏、史占彪、陈茂亭、刘文海五位嘉宾进行专题对话。 

  随后,西北大学哲学学院副教授彭鹏作“观心:从心理学到心文化”的主题报告;杭州师范大学医学部执行部长,认知与脑疾病研究中心副主任骆宏教授作“中国智慧熏陶对心理从业人员的影响”的主题报告。 

  三智书院高斌理事长主持了儒·释·道专家对话,徐小跃、王志远、张高澄三位老师围绕“如何安顿身心”,分别从儒释道三家学术思想出发,共同探讨现代人安顿身心的现实方法。 

  首都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基护学系主任岳鹏教授作“基于中国智慧的叙事安宁——构想与实践”主题报告;心理所研究员、中国社会心理学会理事长张建新作“传统文化与后现代心理学的链接”主题报告;三智书院理事长、晨星项目理事长高斌在最后进行了闭幕致辞。 

  324日晚的论坛预热环节,来自后现代心理学与家庭治疗各领域的刘丹、曾海波、史占彪、赵然四位专家以真实案例开展了实战对话,曙中、刘天君两位老师分别进行点评。 

  326日晚,晨星学堂的优秀论文学员和优秀志愿者在线上分享了各自的学习心得和志愿者经验。 

  2013年至今,中国传统文化与后现代心理学高峰论坛已经成功举办七届,持续推动了后现代心理学的学术研究和落地应用。党的十九大以来,论坛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的理念,目前已经成为国内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文化与心理学融合创新的专题论坛。 

  第七届中国传统文化与后现代心理学高峰论坛在探讨如何继承与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精髓,融合后现代心理学的理念与方法,探索创建本土化心理学体系的基础上,专注于通过优秀传统文化解决当代人的心理问题,更好地促进人们身心健康和人格发展,进而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领导专家合影

心理所所长傅小兰研究员致辞

张建新研究员做主题报告

专题对话

专题报告

心理所史占彪教授主持实战案例对话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