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服务

心理所举办北京市朝阳区《阳光心态》课程实验教学启动仪式暨师资培训

发布时间:2023-09-08 作者:心理健康应用中心

  9月5日至6日,由北京市朝阳区教育委员会主办、北京市朝阳区教师发展学院和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应用中心承办的北京市朝阳区小学1-3年级《阳光心态》课程实验教学启动仪式暨师资培训在心理所和谐楼九层报告厅成功举办。朝阳区教师发展学院书记闫新全,朝阳区教育委员会德育科郭楠,项目首席专家王詠,心理所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心理健康应用中心主任李旭培出席启动仪式,项目组成员、朝阳区22所实验学校实验教师共60余人参与培训。

  启动仪式上,李旭培在致辞中指出,《阳光心态》课程是“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项目”一个新的里程碑,对象是小学一至三年级学生,课程研发工作满足了社会的迫切需要,回应了国家要求,并实现了积极心理品质课程的完整性、科学性和系统性。郭楠在发言中对参与培训的老师提出“三研”的学习与工作要求,即研教案、研学生和研教法,同时强调实验教学一定要讲究实效,扎实做好教学教研工作。闫新全在致辞中肯定了积极心理品质课程对学生、教师、学校和社会的意义和价值,阐明了《阳光心态》课程在积极心理品质系列课程中的定位。

  第一天的培训侧重于基本理论的介绍。培训中,王詠阐述了积极心理品质课程设计的总体思路及《阳光心态》的侧重点,宋莉莉博士分享了积极情绪的基础理论研究,王玉正助理研究员介绍了关于培养专注力的脑机制和最新研究进展。第二天的培训主要围绕主题课程的实施进行,殷晓莉、尹建民、赵秀娟和陈岚锃四位课程设计老师就课程的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教学环节和建议与实验老师进行分享和交流。

  培训结束后,参训教师进行了考核。考核合格的教师将会继续参与集体备课、实验课程实施、展示课观摩学习和集体教研等后续工作。项目组将跟进各个学校的教学活动,在集体备课、展示教学和教研中开展督导工作,确保教学质量。

  《阳光心态》课程是继《积极乐观》《心理韧性》和《坚毅》之后的第四门积极心理品质课程,课程从积极情绪、专注力、校园适应、感恩、希望主题对学生进行培养和引导。培训结束后,为期一年的实验教学工作将进一步积累经验、完善课程资料,为课程在全区推广打下扎实基础。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