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良地震灾后心理援助

彝良地震灾后心理援助9月12日工作日志

发布时间:2012-09-13 作者:张雨青 吴坎坎
  上午,多方联系车辆赶赴彝良,最终通过乘坐当地的小面包车经过拼车和一个半小时的车程后到达了彝良县城,路上多出现泥石流和塌方,但是都已经过疏通和清理,这是9月10日晚暴雨之后的第一天通车,一路上提心吊胆。

  中午11点,到达罗柄辉广场安置点,是目前最大的安置点。该安置点安置了约5000人,每顶帐篷10人左右,帐篷间非常拥挤,几乎没有通行的路。在这里见到了云南武警总医院医疗队设立的心理咨询点和县医院设立的咨询点,是由北京回龙观医院韩标带队的。他们的帐篷都处于罗柄辉广场最显眼的位置,但却难找到咨询师。总体而言,目前对心理援助的需求不是很多,另外两支队伍也仅仅是人来了,并没有带来资料和自助手册,所以我们带去的自助手册受到了热烈欢迎。

  下午,辗转到了县政府大楼三层的“9.7彝良抗震救灾指挥部”。首先到县团委志愿者接待点报到,但登记后并未给我们安排工作。之后我们给指挥部办公室详细介绍了心理援助工作以及心理所的优势,终于确定并联系上了对口接待单位——卫生局。随后,我们到县医院设立的卫生系统的接待点报到,他们承诺安排食宿。随后,我们参与县医院伤病员的心理危机干预和查房。(另:从卫生系统了解到的情况,大约有1/5的伤员出院,部分伤病员出现ASD反应。)

  在我们赶往彝良县客运站的路上,我们遇到了彝良县实验中学的徐化友老师,他们提出了对心理援助的需求,并邀请我们到他们的安置点提供心理援助培训和服务;在回昭通的中巴车上,县团委通过我们当时留在志愿者登记处的联系方式找到我们,希望我们提供志愿者工作实务的培训。在县城也遇到了两位志愿者愿意跟随我们,一位是曾做过志愿者工作的心理学爱好者,一位是来支援的90后高中毕业生。

  通过与当地人的沟通,我们了解到,彝良总体文化水平偏低,对心理援助的需求更为被动,当地主要的社会问题有:收入两极分化严重(主要是矿厂的存在);城镇人口密度过大;村镇上有不少留守儿童。

  总体而言,今天的工作有了一定的进展,了解了目前当地对心理援助的需求,使得大家对中科院心理所团队有了认可。

  明天工作计划:

  1.运送自助手册和行李到彝良;

  2.与彝良县团委对接,约定志愿者培训;

  3.在彝良县医院进行伤病员的心理干预;

  4.尝试在县实验中学开展工作;

  5.尝试建立心理援助工作站;


罗柄辉广场非常拥挤


与北京回龙观医院的韩标医生交流彝良地震灾后心理援助工作


与彝良县实验中学徐化友一行交流后的简单合影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