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所主页
科研进展

问答式认知重构训练技术对心理症状的干预——线上平台和线下工具的开发和使用

  新冠疫情下,人们可能出现焦虑、抑郁、恐惧、孤独、无助、自怜、回避等心理症状。如何缓解负性情绪、增强自我能力感?

  日前,心理所科研人员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展研究,为抗击疫情贡献力量。张文彩副研究员正带领她的研究团队,以应用训练技术开发为导向,开发线上平台和线下工具,通过问答式认知重构训练技术对疫情中人们出现的心理症状进行干预。

  前期,科研团队已通过两个随机对照实验,检验三种解答形式(治疗性隐喻解答、非隐喻解答、问题重述)对正常大学生和焦虑研究生被试进行干预的有效性。

  结果发现,经过单次治疗期,隐喻解答的干预效果最佳,能显著缓解负性情绪、增加正性情绪和自我能力感,能够在一周追踪上持续观察到负性情绪的改善。

  系列实验室实验证据表明,隐喻解答借助比喻或类比等新颖形象的语言表现形式,可能使个体更有效地受到启发,增强长时记忆编码,从而使负性情绪的关联症状得到有效改善。

 

  问答式认知重构训练

  问答式认知重构训练的核心在于问答式题库,题目的问答模拟了心理咨询情境中来访者和心理咨询师的微型对话。

  问题描述了人们在学习工作、人际、情感、挫折、自我认识等多种常见的心理痛苦;解答部分回应了心理痛苦,为每个问题准备了治疗性隐喻(高重构)、非隐喻(低重构)和零重构三种类型解答。

  问题+三种解答形式

  问题:刚进入大学有些迷茫,想清楚毕业后干什么再努力才有意义?

  治疗性隐喻解答:重要的不是去看远方模糊的风景,而要做手边清楚的事情

  非隐喻解答:人的想法总是会随着时间变化,想不清楚的时候也应努力

  问题重述:上了大学目标定不下来,不知如何把握未来努力的方向

  训练通过选择(选择自己的问题实现问题锚定)、卷入(对比自身解答与提供的治疗性隐喻解答,促进对隐喻解答的理解和接纳)、干预(通过隐喻解答实现个性化心理干预)三个环节增强个体参与感。

  对于轻型心理症状的个体,该训练可以短时程、高效率地帮助个体进行康复;对于需要实施多个治疗期的临床重症心理症状的患者,该技术可以作为某个治疗期的模块嵌入到整个治疗当中。

  目前,研究团队计划开发线上和线下两类工具实现问答式认知重构训练。

 

  线下工具

  线下工具是根据题库制作的活页卡片,参与者可以完成问题选择、卷入和个性化干预这三个环节。

  使用线下工具可以进行一对多的团体干预,由于工具提供了现成的问答材料和设计好的环节进行干预,因此对引领者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求不高,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经过培训都可以完成。而且,由于线下工具的实施更具灵活性,引领者可根据情况增加分享讨论环节、嵌入自身经验、调整选择题目,以增加团体讨论的疗效。

  

  线上平台

  线上平台是除了可以实现问题选择、卷入和个性化干预这三个环节,还可以实现认知重构训练前后测问卷的填写。

  线上工具具有不受时间、地点和人员的限制,很好的私密性,促使参与者互动,增强了个体参与感等优点。目前,线上平台正处于开发阶段,预计5月份可以上线。

 

 

版权所有: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备案编号:京ICP备10049795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18号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林萃路16号院 邮编:100101 电话:(86-10)64879520
Email:webmaster@psych.ac.cn 技术支持:青云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