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活动

北京市劳动局和中科院心理所合作课题“职业道德考核可行性调研”项目结题评审和研讨会在京举行

发布时间:2012-04-11 作者:中科院心理所心理健康促进研究中心 撰稿
  2012年3月29日,由北京市劳动局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和中科院心理所心理健康促进研究中心联合实施的课题“职业道德考核可行性调研”项目结题评审和研讨会在北京京民大厦举行。中科院心理所的李安林书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的张亚男副主任、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陈蓓副局长等领导和课题参与双方的主要项目人员出席了会议。会议还邀请了7位国内职业道德考核、职业道德理论研究的命题和教育专家,对课题研究成果和我国职业道德考核现状及考核模式进行了深入研讨。

  “北京市职业技能鉴定职业道德考核可行性调研”是北京市职业技能鉴定管理中心“国家职业资格北京市职业技能鉴定题库开发项目”中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虽然职业道德考核工作在我国职业技能考核工作中已经实施9年,但对考核工作尚缺乏系统的总结和回顾,对于职业道德“是否要考,考什么,怎么考”这三个问题,亟需做出有科学依据的回答。

  2011年7月北京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委托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促进研究中心开展了“北京市职业技能鉴定职业道德考核可行性调研”的课题研究。本研究的目的是总结实践经验,以指导职业道德考核标准的完善和题库的开发,并为下一步建立职业道德考核标准和题库开发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依据。

  通过近9个多月的项目开展,课题组通过文献调研和分析、对五大行业的15个职业、22位行业专家进行结构化访谈;对北京市年鉴定量1000人以上的46个职业、3100名一线从业者进行问卷调研等研究方法,对职业道德的内涵、国内外职业道德教育和考核的现状、考核的必要性、考核的有效性及考核内容、可行的考核方式等进行了分析探讨,并且从心理学学科理论出发,提出职业道德考核的“意向预测模型”。

  李安林书记在结题会议上的发言中指出:“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是国家级心理学综合研究机构,其定位是:探索人类心智本质,揭示心理和行为的生物学基础与环境影响机制,为提高国民心理素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提供重要知识基础和科技支撑。职业道德考核调研课题正是心理学为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提供重要知识基础和科技支撑的具体实践。”本课题的研究将使职业资格鉴定中职业道德考核的目标更明确,使职业道德的鉴定内容更具有科学性,使职业道德考核对职业道德教育和培训工作的引导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使技能人才掌握必要的职业道德知识,提升就业竞争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李安林书记在结题会议上发言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