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进展

心理所研究揭示不同移动健康策略助推走路行为的效果存在性别差异

发布时间:2021-12-16 作者:李纾研究组 许岳培

  走路是最简单易行、低成本的日常锻炼行为之一。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智能设备和软件试图利用移动健康(mHealth)策略来助推人们的走路行为。自我监控策略(self-monitoring)与社会规范(social norm)策略是其中最为常用的两种。

  自我监控策略是指对个体的目标行为进行系统的自我观察和记录。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可以佩戴智能手环、手表、手机,轻松地实时查看自己的走路步数,激活人们的自我监控,从而促进人们的走路行为。

  相较于采用单一自我监控策略的计步软件,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大多采用社会规范策略来促进人们的走路行为。即为个体提供群体内成员相关实际行为的信息,如微信运动、微博运动等程序中的用户步数排行榜。这种排行榜提供了直观的社会规范信息,用户访问好友的走路步数,促使用户做出与大部分人相似的行为,从而影响用户自己的走路步数。

  以往研究表明,两种策略均能有效促进走路行为,但缺乏对两种策略助推效果的系统比较。根据腾讯《2017微信数据报告》显示,截止到2017年9月,微信运动日活跃用户已达1.15亿。但微信运动等程序使用的步数排行榜,是否真的能更好地促进人们的走路行为?此外,被已往研究忽略了的男、女在运动偏好等方面的固有差异是否也会影响两种策略对走路行为的助推效果?

  为解决上述问题,中国科学院行为科学重点实验室李纾研究组与哈佛大学医学院Wei Wang博士开展合作研究,通过两个基于微信运动社交群的现场追踪实验,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系统比较了自我监控及社会规范策略助推大学生走路行为的效果。

  研究一招募127名低运动水平大学生佩戴计步器,完成22天(含基线、干预、后效三个阶段)的实验(如图1),被试随机分为自我监控组、运动水平一致干预组和运动水平不一致干预组。其中基线和后效阶段被试佩戴计步器以激活自我监控,在干预阶段,干预组被试每天浏览微信群内的步数排行榜,以激活其社会规范。类似地,研究二招募180名低运动水平大学生佩戴运动手环,完成三个阶段共计31天的实验,被试随机分为自我监控组、性别一致干预组和性别不一致干预组。其中,性别一致干预组中呈现的步数排行榜不区分性别,而性别不一致干预组中呈现的步数排行榜按照男女性别分别排序。

 

图1. 研究流程图(a,研究一;b,研究二)

 

  两项研究结果表明(见图2,以研究一为例):对于男大学生,自我监控效应在一段时间后出现下降,但如辅以社会规范干预,则可以维持男大学生的走路水平。对于女大学生,自我监控与辅以群体一致社会规范干预的效应,没有表现出显著差异;但群体一致性可以影响社会规范干预的效应:运动水平不一致、性别一致的社会规范干预都可以减少女大学生的走路行为。

 

图2. 研究一分段混合线性模型结果:每一条折线代表一名被试

(各组、各性别中仅加深一条折线;女性为红色、男性为蓝色;*p < .05)

 

  该研究揭示:对中国大学生而言,自我监控策略和社会规范策略的助推效果因性别而异:对于男性,微信运动等基于社会规范策略的干预能够为自我监控策略“锦上添花”;但对于女性,社会规范干预策略可能为自我监控干预“画蛇添足”,甚至可能适得其反。这一结果可为移动健康干预的精细化发展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建议。

  该研究受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BNSF,917201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SFC,7170111)、中国科学院心理服务工程实验室项目(KFJ-PTXM-29)、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科研项目自主部署项目(Y9CX303008)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9ZDA358)的资助。

  研究成果已在线发表于医学信息学领域重要期刊Journal of Medical Internet Research(SCI, JCR-Q1, 5-year IF = 7.255)。

  论文信息:

  Xu, Y.#, Yue, L-Z.#, Wang, W., Wu, X-J., & Liang, Z-Y*. (2021). Gender-specific impact of self-monitoring and social norm information on walking behavior among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assessed using WeChat: Longitudinal tracking study. Journal of Medical Internet Research, 23(12), e29167. https://www.jmir.org/2021/12/e29167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