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服务

抗疫“安心”行动:“安心大讲堂”之亲子对话的技术与艺术系列公益讲座正式启动

发布时间:2020-02-27

  由中国心理学会与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联合开展的“抗击疫情安心行动”于2020128日正式启动。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心理科学的专业力量。抗击疫情安心行动之“安心大讲堂”立足于面向社会公众及专业群体开展科普培训和专题讲座。 

 

 

  当“疫情”渐渐散去,疫情带给人们的影响从最初的紧急应对慢慢开始进入心理和生活秩序的重建。如何面对新的生活状态?如何重拾面对生活的勇气和活力?如何在延期开学的非常时期,跟家里的“神兽”陪读陪伴?如何在口罩带来的隔阂上打开对话的通道,开启心与心连接?如何透过疫情危机的“危”与“机”,开启探索生命、开创未来的反思空间?如何让因疫情失去的信任得以重建? 

  为了更好地助力家庭,助推儿童青少年迎接新生活,开启新动力。在抗击疫情安心行动执委会的指导下,心理所心理教练项目组精心筹备了21场“安心大讲堂:亲子对话的技术与艺术系列公益直播讲座”。讲座面向疫情影响下的家长和儿童青少年,秉持平等对话、合作建构的精神,基于心理教练的学术、技术与艺术,结合真实的场景,通过生动的案例故事,从理念上重塑家长对“疫情”的认识和理解,通过实践展示亲子沟通的新模式、新形式。此系列讲座也是“安心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2月24日至3月1日,在一周的时间里,每晚进行三场直播讲座,共同建构温暖、关爱、和谐的家庭氛围。 

  系列讲座由心理所研究员、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心理所全国心理援助联盟副主席刘正奎教授的“抗击疫情安心行动亲子对话导读”开场。亲子关系作为一个永恒的话题,从个体生命最初的依恋关系开始伴随孩子一生。刘正奎从东西方文化异同视角谈到,亲子关系话题的基本点探讨的是:家长如何看待孩子、站在何种立场上与孩子沟通对话。同时,刘正奎也启发大家反思,养育方式是秉持洛克的“白板说”还是卢梭的“自然说”?事实上,父母和孩子在亲子互动中是非常复杂的,既有遗传因素,又有后天环境因素,是一个非常动态的网式关系。当面对亲子冲突的时候,作为父母若能回溯关系,觉察自己看待孩子的初心,从整体上看待亲子关系,保持好应有的边界,有利于促进关系趋向良性发展。 

 

 

  接下来,刘正奎讲解了亲子“对话”的实质与内涵,他提到对话与说话、讲话的不同。对话有别于讲话:讲话是单向的,我讲你听;对话则不同,要关照到孩子这个主体。在对话中要尊重孩子的观点,父母要放下自己的观点,倾听孩子;对话在亲子过程中,强调过程,不强调结果;对话中要给予孩子肯定,强调孩子做了什么,而不是关注没做到的;对话中同时相信孩子,以孩子为中心,以他的需求和成长作为对话过程中的焦点。最后,刘正奎分享了亲子对话的“技术和艺术”之间的关系。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对话既要讲求技术,也要讲求艺术。 

   

  第一讲:做合作父母,助推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史占彪教授 

 

 

  2月24日18:00,心理所心理教练首席专家史占彪主讲《合作父母,助推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史占彪从24年临床心理学实践的对话经验开始,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儒释道思想,特别是阳明心学的哲学思想,以及西方的后现代心理学理念,开创了本土化的理论与实践的心理教练学问,并将心理教练技术应用在亲子领域,支持和促进家长成为合作父母。 

 

 

  史占彪认为,作为合作父母,亲子沟通高效而愉悦,真正能够达成社会放心、家长安心,孩子开心。随后,他从心理教练的教练意识、教练状态和教练技术出发,从亲子对话的合作理念、合作态度和合作过程三个方面讲解了“如何成为合作父母?”。 

  合作父母首先要有合作的理念,即父母对孩子的想法和看法;其次需要合作的态度,及父母的心法和活法,对应父母和孩子相处的时候,父母拥有什么样的心态,有什么样的状态;合作的过程是手法和做法,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聆听、提问、回应这些做法体现出父母对孩子独特的影响里和对话模式。这种合作转变的背后其实是认知突破、思维升级、模式创新和思想革命。父母的状态决定了孩子的活力,孩子的动力,孩子的生命力! 

  关于合作父母的理念,及对于孩子的想法与看法,史占彪重点提到贺琳.安德森合作对话里”主人和客人“的隐喻。主人照顾客人最好的方式就是让客人成为主人,让他/她作为自己的生命主人。在合作父母的视角下,父母带着欣赏的眼光,看到他做得好的方面,更关注他明白的地方,合适的地方、做的特别好的地方,相信孩子有无限潜能。 

  合作父母的心法与活法,简单来说就是放平、放下、放手的姿态去面对孩子。父母给予商量的空间,和孩子一起商量、散步、共创、共建就是放平;放下就是放下姿态,谦卑地向孩子学习;放手是指秉持不确定的心态,带着“我不知道,我很好奇,我想知道“的好奇去去了解孩子,理解孩子,和孩子一同探寻未来。 

  最后,史占彪提炼了合作父母的过程,即与孩子相处的有效技术、手法和方法。他分享到要用心去聆听:听到事,还要听到人,读懂孩子内心深处的想法。在聆听的基础上,保持提问;在提问的基础上做积极回应。因为提问比提议更重要,过程比结果重要,回应比回答更重要,孩子有想法比父母有想法更重要,关注孩子的需求比提要求更重要。 

   

  第二讲:非常时刻,如何做好自己的心理教练——陈岩 

 

 

  2月24日19:00,心理所督导心理教练、全国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联盟执行秘书长陈岩就《非常时期,如何做好自我的心理教练?》主题展开分享。陈岩以心理教练的提问开场,在引用和分享了疫情中让人感动或引发深思的故事之后,经由一系列的问你话把我们带入了“如何更好地及进行内部对话,如何做才能更好地调节好自己?”的内心世界探索。在居家隔离与外界缺乏沟通渠道的情况下,我们如何与自我进行内部对话呢? 

  一个人每天最多的对话就是内在与自己的对话,我们每天会自问很多遍:“我们如何做才能更好,才能更稳妥地面对生活的现状。”陈岩老师首先用史占彪与2018年汶川地震十周年纪录片导演做的心理教练对话和2020年武汉疫区心理学工作者由患病到治愈的心路历程两个生动的案例将我们带入心理教练的情境之中。发现自我对话的重要性。 

 

 

  随后,陈岩讲解了“心理教练的七项基本特征”。自我心理教练的要义就是要向自己发问,反思、觉察、探索、思考。在对话的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心理教练的基本特征:由心及理、目标导向、资源驱动、客户中心、引导模式、过程取向、反思立场。 

  随后,陈岩老师提出了“自我心理教练——通过自我提问解决问题”,以小故事的方式展开讲述。 

  (隔离期,老公和老婆眼中彼此的一天) 

 

 

  就在矛盾一触即发的时候,身为心理教练的老公做了一个简单的自我对话: 

  1. 这样的状态我愿意持续吗? 

  2. 如果不愿意持续这个状态,我可以做一点什么改变呢? 

  3. 第一步马上就可以尝试去做的是什么呢? 

  当老公主动承担了为全家人洗袜子的任务后,第二天老婆的状态有了很大的改变,她变得柔和、愉悦。接下来的一天,家里的氛围开始变得温暖、快乐,由此局面开始扭转。看似只是简单的做了一件洗袜子的事情,但是老公却通过对话准确的找到了改变状态的资源和办法。 

  自我教练常用的模型: 

  陈老师在讲座中分享了一套心理教练的常用模型,可以根据当下实际所处的场景,借用模型中的工具和问句进行自我教练。模型主要分为四大部分: 

  1. 目标和期待 

  2. 资源和现状 

  3. 策略和方法 

  4. 行动和计划 

 

  用目标对应现状,充分调动自我资源,找到可实行的路径和办法。用现状激发对目标的期待,用资源找到通往目标的道路。有了策略和方法之后,还要贯彻“知行合一”的原则,把自我对话一直延续到行动和计划,让问题可以得到彻底的解决。    

  每个人都是自己生命的专家,所有问题的答案都藏在自己的内在资源中,学会自我对话,在心里没有力量,需要答案的时候给自己来一次自我教练,找到自己的资源和办法。 

   

  第三讲过:超长假期,如何支持孩子自主学习?——王雪梅 

 

 

  2月24日20:00,第三讲由督导心理教练王雪梅老师为大家带来了《陪伴和支持孩子自主学习》主题讲座。在停学不停课的现状下,居家网络学习也带来了各种状况。王雪梅老师的讲座尤其显得尤为及时。 

  什么是心理教练? 

  陪伴一位重要的人,去他想去的地方。 

  教练是反思性的,从固有模式里跳出来,不同角度探索,看到不同。对话式,是有力量的,邀请新的想法,是平等的,流动的。由心及理-用心用情不用力,激发潜能,去他想去的地方。 

  什么是合作父母? 

  *尊重、好奇孩子怎么看,怎么想,不是单一的教导 

  *和孩子共同探询,不是按父母设定的方向去发展 

  *not knowing不知道的状态,不预判 

  *相互塑造 

  *放下急切的心、反思 

  如何运用心理教练和合作的状态帮孩子,王雪梅老师结合案例小故事,分享到要慢一点:区分课程来源?时间是否合适?需不需要父母在旁边?觉察自己的情绪?监督陪伴的方式是否合适? 

  父母的教练状态和合作态度:专注、欣赏、好奇、信任 

  教练式策略:1.身后一步引导+not knowing 2.期待的未来 3.例外经验+应对策略 4.交互反馈-赞美    

  问句应用     

  对话期待 

 

 

 

  王雪梅还特别提到,不要照抄,明白问句的原理,在不同的场景下可以变化。孩子如何列计划?让孩子自己列计划,多次挑战计划,让他逐渐明白和建立连接。一定要有玩和锻炼的时间。从营造氛围(他拥有的资源?他可以做什么?)到找应对策略(找到专心的时候的例外,看到已经做到的),建立平等的对话环境。合作父母可以用建构的眼光跟孩子谈问题:虽然… 但是…; 我不确定… 但我确定… 

  随后,王雪梅结合分享,邀请听众一起做反思:陪伴孩子中,家长已经做到的最满意的的三点是什么?在陪伴过程中,家长需要自我提升的三点又是什么? 

  总之,合作父母在与孩子的互动过程中,若能通过自我教练达到合作父母的状态,然后做到“慢得下来,听得进去,放得下来,豁得出去,拿得出来”,“放空放松放下不放弃,淡定坚定肯定不确定”,再辅以心理教练的相关技法和方法,亲子沟通就会变得艺术化,给人以能量和情感的滋养。珍惜每个体验、反思和成长,积蓄力量和能力,让我们在父母的过程中,和孩子一起创造和期待共同的美好未来! 

  系列公益讲座的内容精彩纷呈,贴近青少年和家长需求,连续举行系列讲座,专家们的风采竞相绽放,在短时间之内的足够信息量,极大程度地丰富了青少年和家长的居家生活和面对疫情心理调适和亲子沟通技巧。 

  “安心大讲堂”之亲子对话技术与艺术系列讲座得到了心理所刘正奎研究员和心理所心理教练首席专家史占彪教授和督导心理教练团队的大力支持。全国青少年心理学工作者们积极踊跃参与聆听和推动,迅速将讲座信息传递出去。“抗击疫情安心行动”专家组成员陆续将“安心”送到每一个家庭,帮助青少年家长和孩子提高心理素质和自我保护能力,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健康向上的心态。 

 

(欢迎扫描二维码关注安心大讲堂之心理教练合作父母公益系列讲座) 

 

  文字编辑:  陈岩、苏晓丹、徐燕、沈怡桐 

  微信编辑:  沈怡桐、蒋仁美、李清峡 

  审稿: 史占彪、闫洪丰、吴坎坎、孙秀丽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