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机构概况实验室介绍

行为科学重点实验室介绍

 

  行为科学重点实验室是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于2009年进行布局的所级重点实验室,前身为成立于2003年的“社会与经济行为研究中心”。实验室围绕“行为的心理和神经基础”这一科学问题,研究个体和群体行为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神经机制,阐释、预测和调控人的行为。现有三个研究方向分别是:行为的发生及发展规律行为的脑机制个体和群体行为的心理机制。这些研究方向覆盖了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内行为科学研究的前沿领域,技术上引入了当前心理学和认知科学领域最前沿的脑成像等技术手段,更为神经经济学、网络心理学等新兴学科的建立和完善奠定了学科交叉的平台。

  实验室固定人员65人,其中研究员17人,包括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1人,百人计划入选者9人;副研究员19人,助理研究员26人,管理支撑人员3人,在读研究生102人,在站博士后7人。 2007年以来,实验室建议和承担了多项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包括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1项、基金委重点项目1项、973课题2项;发表各类文章319篇,其中top10文章16篇,占SCI/SSCI文章总数的10.6%;向国家和科学院提交并被采用的重要咨询建议共19项,其中4项得到中央或国家领导人批示;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一项(第二单位);获批专利及软件著作权5项。实验室已经建成在基因-神经-心理-行为层面和个体-群体-组织-社会多个水平上开展高水平行为科学研究的综合平台。

  心理所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了战略重点“一二三”,一个定位即“探索人类心智本质,揭示心理和行为的生物学基础与环境影响机制”;两个重大突破领域分别是“心理疾患的早期识别与干预”、“社会预警与决策”;三个重点培育方向分别是“灾害与创伤心理”、“网络心理与虚拟行为”、“发展、教育与创造力培养”。两个重大突破领域中,“社会预警与决策”是行为科学重点实验室有望取得重大突破的领域方向。三个重点培育方向中,“网络心理与虚拟行为”和“发展、教育与创造力培养”是行为科学重点实验室的重点培育方向。

  到2020年,实验室将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行为科学研究平台,心理学高端创新人才培养基地,服务于提升国民心理素质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科学思想库。

 

Free business joomla templates